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研究

分类  : 中文
作者  : 万姝瑞
来源  : 华中师范大学
卷   : 
发表时间: 2023.05.01.
发布人 : ChinaSF


摘要:

后人类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发展到后人类境况的产物,女性主义在重新思考主体性、性别和身体的物质性方面为后人类打开了卓有成效的路径,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无限生命力。将以“女性身体”为焦点,将女性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加以互相观照,有益于同时加深与推进对当代后人类批评理论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理解。女性主义和后人类面临着类似的二元论的困境:女性主义经常重新陷入男性中心主义的桎梏,而后人类往往悖论性地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视域。因此将女性主义与后人类联系起来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本文采用的后人类视域力图反思二元对立的框架和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思维,并结合女性主义方法和具体的科幻叙事和文化实践,揭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蕴含着何种新的特征与变迁,再从女性身体在后人类视域下的变迁中去探究后人类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启发和困境及其可能的破解之道。本论文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梳理当下“后人类”研究的复杂面向,厘清什么样的后人类才是我们当下或未来需要的,使其既解决当下后人类困境,又能更为有益地运用于当代文化与文艺实践。还将探究众西方“后”学中蕴藏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很可能最终会悖论性地回返人类中心主义。因此,有必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究后人类理论的多元交互性、反二元对立、即时生成性、不确定性、处境经验性、具身性等特征,并将这些后人类特征结合女性身体问题,揭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概念的重新界定及其特征的转变。二是讨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扩展的新场域,主要聚焦于打破人和机器边界的人机交互场域以及打破想象和现实边界的虚拟-现实交互场域,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女性身体在这两个后人类场域下的状态与变迁、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上述存在场域的扩展对女性身体具有一定的解放作用,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以母亲身体与生殖这两个与女性身体直接相关的关键词为核心,以母亲身体视角为串联“计算机”、“怪物”、“生命”这三组后人类视域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母亲与计算机技术、母亲与怪物、母亲与生命这三组“块茎”式概念的交互关系,论述后人类视域下的母亲身体的独特呈现和多元表达,并探究当“母亲身体”这个观念被技术动摇时,应如何建构积极的具身的母亲和女性主体。


正文:

分类号密级

U D C编号

硕士学位论文

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万姝瑞

申请学位学生类别:全日制硕士

申请学位学科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姓名:颜芳副教授硕士学位论文

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研究

论文作者:万姝瑞

指导教师:颜芳副教授

学科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后人类主义批评理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3年5月Research on Female Bo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humanism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Literary Criticism

By

Shurui Wan

Postgraduate Program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upervisor:Fang Yan

Academic Title:Associate Professor Signature

Approved

May,2023I

中文摘要

后人类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发展到后人类境况的产物,女性主义在重新思考主

体性、性别和身体的物质性方面为后人类打开了卓有成效的路径,体现了女性主义

的无限生命力。将以“女性身体”为焦点,将女性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加以互相观照,

有益于同时加深与推进对当代后人类批评理论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理解。女性主

义和后人类面临着类似的二元论的困境:女性主义经常重新陷入男性中心主义的桎

梏,而后人类往往悖论性地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视域。因此将女性主义与后人类联系

起来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本文采用的后人类视域力图反思二元对立的框架和拟人

化(anthropomorphism)思维,并结合女性主义方法和具体的科幻叙事和文化实践,

揭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蕴含着何种新的特征与变迁,再从女性身体在后人类

视域下的变迁中去探究后人类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启发和困境及其可能的破解之道。

本论文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梳理当下“后人类”研究的复杂面向,厘清什

么样的后人类才是我们当下或未来需要的,使其既解决当下后人类困境,又能更为

有益地运用于当代文化与文艺实践。还将探究众西方“后”学中蕴藏的反人类中心

主义思想很可能最终会悖论性地回返人类中心主义。因此,有必要从女性主义的视

角探究后人类理论的多元交互性、反二元对立、即时生成性、不确定性、处境经验

性、具身性等特征,并将这些后人类特征结合女性身体问题,揭示后人类视域下的

女性身体概念的重新界定及其特征的转变。二是讨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扩展

的新场域,主要聚焦于打破人和机器边界的人机交互场域以及打破想象和现实边界

的虚拟-现实交互场域,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女性身体在这两个后人类场域下的状态

与变迁、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上述存在场域的扩展对女性身体具有一定的解放作

用,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以母亲身体与生殖这两个与女性身体直接相关的关

键词为核心,以母亲身体视角为串联“计算机”、“怪物”、“生命”这三组后人类

视域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母亲与计算机技术、母亲与怪物、母亲与生命这三组“块

茎”式概念的交互关系,论述后人类视域下的母亲身体的独特呈现和多元表达,并

探究当“母亲身体”这个观念被技术动摇时,应如何建构积极的具身的母亲和女性

主体。

关键词:后人类;女性主义;女性身体;多元交互性;具身性II

Abstract

Posthuman feminism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in the posthuman

situation.Feminism has developed an infinite vitality in rethinking subjectivity,gender,

and the materiality of the body and opens a productive path for the posthuman.With a

focus on the“female body”,this thesis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feminism and

posthumanism,which will deepen and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both contemporary

posthuman and feminist critical theories.Feminism and posthumanism face a similar

dualistic dilemma.The feminism often falls the dilemma of masculocentrism,while

posthumanism often paradoxically returns to an anthropocentric perspective.Therefore,it

is inevitable and possible to link feminism with the posthumanism.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 adopted in this paper seeks to rethink the framework of binary oppositions

and anthropomorphic thinking,and to combine the feminist approach with science fiction

narrative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to examine the real status of the female body in

contemporary technology,culture and society.It reveals what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are embedded in the female body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and then

explores the inspirations and dilemmas of posthuman theory and feminism and the

possible solutions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female body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First,it presents the complex

aspects of the current“posthuman”research,and clarifies what kind of posthumanism is

what we need now or in the future to not only solve the current posthuman dilemma but

also be mor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contemporary cultural and literary practices.It also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anti-anthropocentric ideas embedded in the study of the

“postisms”in the West will return paradoxically to anthropocentrism.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human theory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such as pluralistic interaction,anti-binary opposition,immediate production,

indeterminacy,situated experience,and embodiment,etc.These posthuman

characteristics are combined to re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female body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characteristics.Second,it discusses

the new fields of female body expansion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mainly

focusing on th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field that breaks the boundary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and the virtual-reality interaction field that breaks the boundary

between imagination and reality.This part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and transformatio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female body in these two posthuman

field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The expans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fields are

liberating the female body,but still have some limits.Third,the two key words directlyIII

related to female bodies,namely mother’s body and its reproduction,are taken as the

core by feminist theory.And the mother’s body is also adopted as a tandem of three

important concepts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namely“computer”,

“monster/monstrum”and“life”.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ther and computer

technology,mother and monster,and mother and life,the unique presentation and

multiple expressions of mother’s body from the posthuman perspective are discussed.

This part also explores how to construct an active embodied mother and female subject

when the concept of“mother’s body”is shaken by technology.

Keywords:posthuman;feminism;female body;pluralistic interactivity;embodiment目 录

绪论 ............................................................................................................. 1

一、选题缘由和写作主旨 ...................................................................... 1

二、研究综述 .......................................................................................... 2

(一)“后人类”理论的概况 .................................................................... 2

(二)女性身体的谱系学梳理 ................................................................ 5

(三)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观念变迁 ............................................ 8

三、研究创新之处 ................................................................................ 11

第一章 后人类理论视域下的后人类女性身体的转变 ........................ 13

第一节 “后人类”再定义与女性主义式的后人类主义方法 .............. 14

一、“后人类”内涵辨析 ..................................................................... 14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体两面 ........................ 16

三、女性主义式的后人类主义方法 ................................................. 19

第二节 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重构与多元表达 ......................... 20

一、多元交互性与反二元对立 ......................................................... 20

二、不确定性与即时生成性 ............................................................. 23

三、处境经验性 ................................................................................. 24

四、具身性 ......................................................................................... 26

第二章 后人类视域下女性身体存在场域的扩展 ................................ 29

第一节 人机交互场域中的女性身体 ................................................. 30

一、女性身体、技术与环境的交互:共生的场域 ........................... 30

二、人机交互场域下女性身体的困境 ............................................. 35

第二节 虚拟现实交互场域中的女性身体 ......................................... 38

一、虚拟女性身体和现实女性身体的交互..................................... 39

二、虚拟现实场域下女性身体的困境 ............................................. 44

第三节 后人类叙事实践中的女性身体对现有人-技术关系的突破 48

一、女性主义的具身性对“离身性”危机的回应 ............................. 48

二、虚拟性与具身性的关联 ............................................................. 49

三、边界的混乱与争夺:女性身体的情感与自我意识的越界 ....... 50

第三章 后人类视域下的母亲身体书写 ................................................ 54

第一节 后人类视域下的计算机技术与母体的交互书写 ................. 55

一、男性的大脑生殖行为:对母亲身体的认同与焦虑 ................... 55

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计算机技术:作为母亲身体的计算

机 ....................................................................................................... 59

第二节 后人类视域下的怪物与母亲身体的交互书写 ..................... 62 一、作为怪物的母亲身体和母体生育 ............................................. 63

二、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思考怪物:与怪物共存 ........................... 68

第三节 后人类视域下母亲身体与生命的交互书写 ......................... 71

一、后人类母亲身体对传统生殖观的解构与突破 ........................ 72

二、后人类母亲身体和后人类生命状态的交互进化 .................... 74

三、后人类母亲身体的回归对生命的重新书写 ............................ 80

结语 ........................................................................................................... 85

参考文献 ................................................................................................... 87 1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写作主旨

目前,随着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等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的经验形态正在被改写,改变了人之为人的依据,

并在不断塑造着我们的未来生活。美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认为这是“人类意识形态对不断增加的占支配地位的科学和技术的质询。”



不仅是科技的发展,还有各种文学电影等文化想象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想象建构,

都促使了一种新境况,即使它们还并未真正形成时代的洪流,但是也已然在公众观

念中孕育成形、呼之欲出了——这样的境况被称之为“后人类(posthuman)”。当下

的后人类境况作为我们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值得关注的,它充分体现了我们

此时栖身的历史定位——这本身也是一个谦卑的认知绘图(cognitive mapping詹姆

逊)目标,它与生产一种普遍的社会性知识的理想紧密相连,进而发展为一种更宏

伟、抽象的关切,即文学理论或批判理论本身的地位与价值问题。

但在后人类的纷繁面向中得出一个具体的界定范畴,却不是一件易事。一些研

究倾向于将后人类思想视为后殖民主义等众“后”学之一,甚至将“超人类

(transhumanism)”思想也纳入后人类范围中。反讽的是,众多“后”学中的反人

类中心主义(anti-anthropocentrism)思维很可能最终会回返人类中心主义,它们具

有一体两面的内在悖论,如,它们总是用自然、无意识、殖民地、意识形态、权力、

环境和动物,或人类内部的非白色人种族群,来反对“人类”(或者说“白人”),

然后反过来再从异化中复归、再重新思考自我本质——在这样的辩证循环否定中,

“主体-人”永远是中心和顶端、起点和目的。这样的二元模式总是蕴含着自我和他

者的辩证法、身份与他异性的二元对立逻辑,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逻辑和驱动

力。所以反人类中心主义往往还是摆脱不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的框架。

而我们应选择的后人类路径,应当反思并脱离二元对立的框架与这样的辩证否

定和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拟人化是指“将人类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

态赋予非人对象的心理过程或者个体差异”。②反思拟人化才不会重复从“人”的内

部去循环地否定、拓展和自证。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后人类路径,才能既解决当

下后人类困境,又能使其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来更为有益地运用于文化与



安德鲁·皮克林.实践的冲撞[M].邢冬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8.



许丽颖,喻丰,邬家骅等.拟人化:从“它”到“他”[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11):1942-1954.2

文艺实践。上述关切这正是本文的缘起。

同时,探讨后人类思想需要进一步依赖于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思维工具来考察认

知。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考察也许是一个有益的思路。首先,女性主义和后人类

面临着某种同质化困境:女性主义和后人类都面临着二元对立的困境,如女性主义

经常陷入男性中心主义的桎梏,很多的“女性主义”研究仍然没有摆脱使用男性中

心主义的理论范畴,而后人类理论也常常重复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其次,女性主

义也和后人类一样,是流动的、多焦点的和横向的,都有“块茎”(rhizome,德勒

兹)的言说立场。其三,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后人类主义,都尤其重视身体的物质

性。其四,女性主义相较于后人类理论,对它的研究的时间脉络更长,成果更加厚

重,发展更为成熟。且女性主义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转换能力的实践理论,它比后

人类理论经过了更多的政治实践考验,由此也将促进后人类主义向着当代文化与文

艺实践的转化。

因此,女性主义与后人类具有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又因为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

后人类主义都尤其重视身体研究,强调具身性(embodiment)的女性/后人类,即依

赖个体感觉的身体经验,后人类理论也是希望重估人类具身实体的重要性,走出人

类中心主义与二元论的困境。因此,在女性主义的纷繁面向中,女性身体又是一个

较为合适的抓手。

本文因此选择《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研究》这一题目,采用后人类视域并

结合女性主义方法,结合具体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揭示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蕴

含着何种新的特征与变迁,再从女性身体在后人类视域下的变迁中反观后人类理论

与女性主义的启发和困境及其可能的破解之道。我们需要全新形式的理论视域来解

码今天的世界,本文因此以女性身体作为抓手、站在后人类的视域来展望人类的前

景,以期为最终解放身体、解放女性,并延伸到宏观的人类存在体验与人类的全面

解放的愿景(马克思)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综述

(一)“后人类”理论的概况

对后人类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文化研究的和哲学领域。针对文化领域的研

究,是以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与卡

伦·巴拉德(Karen Barad)为代表,共同点在于通过科技来挑战人类身体的一致性

和完满性假定,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后人类的处境经验,大多都对“流行的”后人类3

与“批判的”后人类进行区分。后者阵营包括布拉伊多蒂(Rosi Braidotti)、沃尔夫

(Cary Wolfe)等等,在心灵哲学、动物伦理、技术装置等领域颠覆人的中心地位,

从反人本主义(anti-humanism)的主观性哲学传统角度探讨,思考他者的意义,提

出超越性的、批判性的后人类理论,大多都对“反人本主义”与“后人类”或“批

判性后人类”进行区分。

1、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讨论:文化研究路径的后人类研究概况

这一部分的讨论通常将后人类看作一个历史现象和科学发现的后果。理论家们

通常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后人类的处境经验,大致区分了“流行的后人类”与“批判

的后人类”。

1977年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以表演剧本的形式发表了《作为表演者的

普罗米修斯:走向一种后人类主义文化?——五幕大学假面剧〈献给神圣之灵〉》一

文。这篇文章经常被引用为批判人文学科中“后人文主义文化”出现的最初声明。

在描述当时的科学和技术如何打破“人”这个根深蒂固的形象的同时,又促使人们

重新开始普罗米修斯式的探索。①哈桑为哈拉维、布拉伊多蒂和海勒等的相关研究

打下了框架,特别是他对自然与文化、科技与艺术互渗、以及人文主义与后人类精

神之间传承关系的洞见,为后来后人类理论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

后果》中描述了快速发展的生物科技和基因工程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表现出对人类

物种濒于灭绝、最终被其他物种取代的焦虑。②尽管福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

维,并不受现在的大多西方学者的欢迎。

卡伦·巴拉德(Karen Barad)在2007年出版的《中途遇见宇宙:量子物理学和

物质与意义的纠缠》阐述了她的“代理现实主义”理论(agential realism)。出发点

是量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的哲学框架,在代理现实主义的勾勒下,世界是由“社

会”和“自然”的纠缠构成的。③

凯瑟琳·海勒在她1999年出版的著作《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

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中讨论了信息与技术,成为最初的具有明确主张和冲击力

的后人类思想。海勒断言并批判了那种所谓的“后人类主义”的二元性:对于肉体



(美)伊哈布·哈桑,张桂丹,王坤宇:《作为表现者的普罗米修斯:走向一种后人类主义文化?——五幕大学

假面剧(献给神圣之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27-37页。

②Francis,Fukuyama.Our Posthuman Future:Consequences of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M].New York:F

arrar,Straus and Giroux,2002.

③Barad,Karen.Meeting the Universe Halfway:Quantum Physics and the Entanglement of Matter and Meani

ng[M].Duke University Press.2007.4

或物质性的抛弃或抹除,为了一种去具身化的幻想。①。

沃尔夫(Cary Wolfe)在《什么是后人类主义?》中,提到了“超人类主义”

(transhumanism),然而沃尔夫最终发现这只是“人文主义的强化”。②以海勒为基

础,巴特·西蒙(Bart Simon)在《导言:对后人类未来的预判》一文中将后人类主

义的这些模式描述为“流行性的”和“批判性的”:流行性后人类主义(或者超人

类主义)的话语“构成大量整合了的生物技术与信息学的议题。③

这一类研究的特点是偏重于处境的经验,跨学科特性强。可以看出,很多学者

都从科学技术研究出发,大体上区分了“流行的”后人类与批判性后人类。

2、哲学的后人类概况

这一部分的后人类研究是来自哲学的讨论:从反人文主义的主观性哲学传统角

度探讨,提出超越的、批判性的后人类理论,大致区分了“反人本主义”与“后人

类”或“批判性后人类”。在哲学上,后人类主义的研究似乎更加众声喧哗。关于

后人类的知识和历史的路线图,一些学者会将后人类主义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

后结构主义以及共同反人本主义的各种“后学”。

无论是20世纪末从科技角度研究后人类主义的哈拉维和海勒,还是21世纪初

从哲学角度研究批判性后人类主义的布拉伊多蒂(Rosi Braidotti)和沃尔夫,都重

点强调了后人类主义在反思西方二元论、挑战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批判自由人本主义

主体的潜力。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苗头了。哈拉维

在《赛博格宣言》一文中提出了赛博格理论,赛博格“是一个后性别世界的生物”



,作为一种混合物,预示着二元对立的被打破。实际上,哈拉维这种思想很近似

30年后布拉伊多蒂在《后人类》中所提出的批判性后人类主义(Critical

Posthumanism)。总体上,笔者倾向的后人类视域也正是对布拉伊多蒂批判性后人类

主义研究的借鉴。

此外,在《论文字学》中,德里达将人文哲学的“破”掉,并提出,人文哲学

的核心中,不存在的,不意识的,不一致的,也就是不属于人类的元素(例如,机

器,动物,环境,符号等),都是比人类更重要的⑤,从解构主义视角强调他者(the

other)的必要性。这与后人类打破一切中心、边界和二元论有同源性。甚至可以说,

①Hayles,N.Katherine.How We Became Posthuman: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Literature,and Informatics

[M].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②Wolfe,Cary.What Is Posthumanism?[M].Minneapoli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10.

③Simon,Bart.Introduction:Toward a Critique of Posthuman Futures[J].Cultural Critique.2003.53(1):1-9.

④Haraway,Donna.“A Cyborg Manifesto: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Simians,Cyborgs,and Women: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New York:Routledge,1991.



雅克?德里达,汪堂家.论文字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5

德里达可能比福柯更后人类一些。因为由于福柯在“人之死”中仍然隐藏着“生/

死”的二元对立,而这个二元对立在后人类中已经不存在了。

在布拉伊多蒂主编的《后人类关键词》中描述道,沃尔夫在《后人类主义》一

文中对“后人类”和“后人本主义”坚持进行区分(distinguishing between‘the

posthuman’and‘posthumanism’),认为后人本主义根本不是后人类①。启示了后面

的后人类主义研究要注意不能仅仅谈论后人类主义的“去中心化”,而要从思考当

我们面对着境况的转变时,我们的思维范式应该如何随之变更。

如前所述,把“批判性后人类主义”当作一个独立术语提出来的是布拉伊多蒂,

她在2013年的《后人类》一书中明确区分了反人文主义与后人类。她认为,自从

1990年代的后人类主义开始兴起,就有三个不同的流派。第一种来自道德哲学的,

主要由自由派思想家构成,如福山,他们一直坚守着从亚里士多德到启蒙时代对人

本与人性的信念,坚定地认为人性的完美与人是世界的核心。第二种取向则源自科

学技术的研究;第三种后人类既是布拉伊多蒂所最重视和强调的“批判性后人类主

义”,即“希望从不同的、分崩离析的、当代后人文主义各派别中重组一个话语群

体出来。”②它将后人类境遇视为推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秩序的一个助力。批判

性后人类主义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它结合了反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

主义批评、后殖民思潮以及环境理论在这方面。

布拉伊多蒂又在《批判性的后人类主义知识》一文中认为,后人类主义和后人

文主义的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Posthumanism and Postanthropocentrism)目前正

在产生一个批判性后人类探索的领域。把后人文主义纳入后人类的范围内,提出一

种“批判性的诸后人类性”(critical posthumanities)。提出后人类不是非此即彼,而

是“和......和”的问题(it is a matter of“and...and,”not either/or)可以把它看作

是一种“块茎”(rhizome,德勒兹)式的政治经济学,它无休止地扩展多种研究,

并将人类后文明作为异质的集合而不断扩展。③

这一类后人类研究的特点是偏向安全保守的学科领域,倚重经典、抽象的哲学

资源。综上也能看出,有人把“后”学当作后人类理论必要资源;有人则强调与其

断裂的必要。

(二)女性身体的谱系学梳理

因为本文采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观照后人类的身体理论,故此对女性主义的

①Braidotti,Rosi.,and Maria Hlavajova,eds.Posthuman Glossary[M].Bloomsbury Publishing,2018.

②Braidotti,Rosi.The Posthuman[M].Cambridge:Polity Press,2013.

③Braidotti,Rosi.Posthuman Critical Theory[M]//Critical Posthumanism and Planetary Futures.Springer,New

Delhi,2016:13-32.6

身体观的梳理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纵观对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会发现父权社会

对女性身体进行着持续的压抑和歧视。所以,在这一传统下,女性主义若想要打破

男性中心主义,必须从身体特别是女性身体入手,建构自己的身体理论;此外,在

身体的研究发展史上,女性主义也贡献了重要研究方法路径。以下将回顾女性身体

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老问题。

在西方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身体”置于“精神”、“肉体”和“身心”的二

元结构之中,并且往往处于被否定的地位。柏拉图的指出,物质就如墙壁上的阴影,

被禁锢在山洞中的躯体也是一种物质,因此充满了肉体的限制与错觉,获得的不是

知识,而是偏见。真相是在“洞穴”的外面,要得到真正的知识,就要从这个“洞

穴”中解脱出来。因此,真相的道路是尽可能地远离身体,远离身体的欲望,并把

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解救出来。①发展到近代哲学,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对将古希

腊以来贬斥身体的传统发扬到极致,认为肉体只是骨头、血液以及皮肤组成的一台

机器,②笛卡尔关于肉体的认识对整个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体自此开

始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在逻各斯中心主义下,对身体的认知和对女性的认知基本上

是同构的——都是卑微、低下、被歧视的存在。长期以来,男性通过对身体否定的

行为而得到了超越肉体的普遍意义,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理性的智者。而女性身体

则被建构为被否定、被贬低的一方,总是局限于她的身体。

但身体从未间断过它的反抗,到了19世纪中叶,身体被压制的境况有所好转。

尼采认为“身体乃是比陈旧的灵魂更令人惊异的思想”③在对待女性身体方面,尼

采认为女性身体的主要功用是生育,女人的子宫是一个蜘蛛网,会吸干心智与意志。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现象身体是一个含混的、身心内外统一并能与世界交

互的身体。⑤这种有生命的身体不是消极的、虚无缥缈的,而是充实的、融入世界

的的身体主体。梅洛·庞蒂以“活生生的身体”理论为女性身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

要支撑,受到女性主义普遍青睐。和梅洛·庞蒂一样,福柯也从感性出发,⑥福柯前

期把身体看作疯癫的,被医学所利用,并受到理性的排斥与压制;《规训与惩罚》

把它看作独裁君王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后期,福柯试图转变身

体的被动悲剧命运,使身体回归到与人的生存相关的血肉之躯,并主张践行“关怀

①[古希腊]柏拉图:《斐多》[M],杨锋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②[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社,1986年,第88页。

③[德]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38页。

④[德]尼采:《我妹妹与我》[M],陈苍多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98页。

⑤[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M],杨大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6-7页。

⑥[美]L·德赖弗斯,保罗·拉比诺:《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M],张建超、张静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年版,第148页。7

自身”的生命美学。但福柯很少对女性身体方面进行解释,在《性经验史》第二卷

“快感的享用”中①,福柯认为即使是中立的身体也从来都充斥着男性的身体和快

感。

以上哲学家们都以自己对身体的独特探寻为身体的回归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

础,为女性主义对女性身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尽管如此,男性哲学家

们依然会非自觉地将人类身体定义为男性身体。所以,在这样身体回归的路程中,

女性身体的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也因此,本论文讨论后人类视域中的女性身体,

正是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的审思。

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在争取与男人

同等的政治权力时,在女性的受教育权、就业权、财产权、选举权等方面,掀起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看上去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即使是最早

的女权运动者玛丽·埃斯泰尔,她所提倡的妇女受教育权利,也仅仅是为了让妇女

们将注意力从肉体上转移到智识教育上,从而使她们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精神力量,

而她所提倡的却是对肉体和理智的蔑视,仍然停留在二元结构中。与此类似,早期

的女性主义运动要求取消束缚,以结束对女性肉体的痛苦。但是文胸的流行表示了

她们仍处于对肉体的认识的初级阶段,她们并没有认识到束缚已经融入到了她们的

血脉之中的男性准则。在舒拉米斯·费尔斯通(Shulamith Firestone)领导下的一批

女性主义者看来,由于妇女的生理特征,例如月经、妊娠、母乳喂养,使得妇女不

得不依靠男人,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分工差异,并对生产关系和民族产生了影响,因

而对自己的肉体表示了强烈的反感,并把妊娠看作是一种粗鲁的、不文明的行为,,

生产则像“拉出个南瓜”,②这种厌身症在女性主义的实践中,会演化为一种为了获

得与男性一样的公平平等而不惜牺牲或者反抗自己的身体来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公

平。费尔斯将人类生殖与代理技术的发展,寄托在妇女身上,让她们不用再为自己

的不育烦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运动的首次浪潮,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女

性身体进行了解放,但实际上却是由对女性身体进行了悖论性的否认,导致了身体

意识的缺失,对男女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有意的回避,为了自由而去追求一种男子汉

化的身体,仍然被禁锢在二元框架之中,而没有认识到在传统观念中男女身体的不

平等,主要是受意识形态和文化建构因素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中,女性主义者追随了西蒙·波伏娃

①[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8页。

②Firestone,Shulamith.The Dialectic of Sex: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M].New York:Bantam Boo

ks,Inc.1971.8

(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的理念,即“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①目

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消除两性差别,在公共和私人领域的一切领域中争取男女平等。

她们认为生理性别(sex)是天生的、很难改变的,但社会性别(gender)是人为建

构的,可通过社会性别来对女性实现赋权和解放。因此,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性主义

者并不把活生生的作为性的、物质的、自然的肉体作为关注的重点,这表明她们虽

已经关注到女性身体的特征——区分了身体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但她们对身体

的认知仍是一种在理性主义观照下的静态物质身体论。这表明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性

主义者还是没有走出身心二元对立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

以上各种思潮,其实都还隐含男性/女性,主体/客体,占有/从属等形形色色说

的二元对立。要想为女性身体正名,势必要从身心分离的二元论入手。女性主义的

目的就是要颠覆等级制的二元对立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只有当主体在其多元性上得

到反思时,才能建构女性主义自己的身体学说。而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为女性身体的

重新审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20世纪80年代,在“后学”影响下,女性主义开始普遍认为身体不是一种静

止不变的事物,强调差异性和多元性。朱迪·巴特勒(Judith Butler)在《性别麻烦:女

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中认为“生理性别自始至终就是社会性别”。②但是话语之外

的身体总还是剩余点什么,就像酷刑下的人类发不出任何语言,只剩下哀嚎,这是

身体的“前语言”。但总的来说,后现代女性主义为充分挖掘人的多元化、差异性,

为人性的复归打下基础,而后人类主义的到来似乎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促使后人类境况的诞生,将改变“人之

为人”的先决条件。全新的技术范式促进了女性身体与技术的交融交互,后人类的

女性身体中符号的所指变得更加宽泛、更加不确定。而由此引发的女性身体新问题

有:后人类的女性身体是否能够平衡和应对新的改变和场域的扩展?这种变化对于

女性身体究竟是好是坏?这些问题已逐步成为当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研究的新

热点。

(三)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观念变迁

从研究范围上看,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后人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观念变迁,处于

后人类与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的交叉论域之中。纵观此前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

分为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以后人类为中心,而去讨论技术哲学本体论等的问题;

①[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②[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第12页。9

另一种是以女性身体研究为中心,而将后人类作为背景和一种理论工具。本文的研

究思路贴近后一种,尽管言(出发点)在此而意(目的)不仅仅在此。本文思路是

从技术的后人类视域和女性主义思维的双重维度出发,来探讨后人类理论以及此视

域下的女性身体的特征与变迁,再从女性身体在后人类视域下的变迁中反观后人类

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带来的启发及其局限性。除了本文这种与女性主义交叉的后人类

视域之外,还有很多是从消费、媒介、伦理的后人类维度来入手研究女性身体的,

由于范围太过庞杂,故在此集中梳理与本论文视角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成果。

唐娜·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一文中,哈拉维以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女权主义的

方式追求身体的物质性。她要我们注意到,在西方的唯理性主义的传统下,如何建

立与操控一具可被驯服的、可被认知的身体,并引发我们思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新

的身体,又是怎样的一种性别体系正在被构建。这一“女性主义式的后人类方法,

同时也对后结构主义的男性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哈拉维对福柯重新界定的“权力”

提出了挑战,指出现代的权力是以网络、沟通的方式进行作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

重新组合和多元联系。①福柯的身体规训理论与其相比较,显得有些落伍。另外,

福柯的研究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男权为核心的研究方法。

2010年Margrit Shildrick发表的《生成-母亲:与德勒兹相关的事情》②一文中

开辟出一种准德勒兹式(quasi-Deleuzian)的方法,讨论了女性主义不仅在母性方

面寻找方法,而且果断地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取代经常由拉康理论导致的女权

主义僵局。在德勒兹模式中,理解生命的概念以及它所包含的一切,是一种不同的

思维维度,它有助于从意想不到的和陌生的角度来关注问题。具体来说,如果生命

被重新思考为一种充满活力和增殖的力量,不再被任何特定的轨迹所定义,那么个

体母亲的存在和表达就不是伦理关注的中心。相反,成为母亲包含了所有那些在结

缔组织中联系在一起的人,这些结缔组织构成了一个更广泛和更实质性的世界肉体

版本。

维多利亚·弗拉纳根(Victoria Flanagan)于2011年发表的《女孩的零件:后人

类青少年科幻中的女性身体、主体性和技术》③解决的也是技术对女性身体是赋权

还是压迫的问题。作者从具体的科幻小说文本叙事中探讨技术对女性身体和主体性

的影响及其意识形态关系,特别借鉴了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与非表征

(Non-representational)理论。文本都涉及到后人类对身份的断裂、多重和流动的

①Haraway,Donna.Simians,Cyborgs and Women: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London:Free Association Bo

oks,1991:245.

②Shildrick,Margrit.Becoming-maternal:Things to Do with Deleuze[J].Studies in the Maternal,2010,2(1).

③Flanagan,Victoria.Girl parts:The Female Body,Subjectivity and Technology in Posthuman Young Adult Fi

ction[J].Feminist Theory,2011,12(1):39-53.10

建构,重点关注生成(becoming)而不是存在(being)的过程,这不仅是因为文本

叙事支持后人类的意识形态,而是因为它们“不愿完全放弃人本主义”——女性主

体性的建设以人文主义和后人类的对话的方式构建,是一种混合形式的人类意识形

态。

总体上,国外这部分研究对技术、女性主义和身体发展的动态把握以及对后人

类视域下的女性身体叙事的观念变迁梳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国内关于后人视域下的女性身体叙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哈拉维赛博格身体

的研究。随着对这一论域的大量作品的翻译和引进,对后人类女性身体的研究也开

始在我国产生,比如刘介民、刘小晨等人于2012年所著的《哈拉维赛博格理论研

究:学术分析与诗化想象》,就是对部分哈拉维“情景知识”和赛博格女性主义进

行探索的一本专著①;冉聃于2012年在他的博士学位文章《赛博与后人类主义》中

也曾提出,早期的网络科技发展更倾向于“离身性(disembodiment)”的发展②;南京

师范大学吴华眉在2012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当代西方女性身体观研究》中的第四

章“后人类的女性身体”探讨了后人类的女性身体中的赛博格身体,认为后人类在

大众文化中的叙述是对二元身体与性别观念的拷贝,反映了对身体的超然想象。对

赛博格女性身体的批判力量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探索了网络社会中的女性主义赛博

格身体的实践途径,希望能在赛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更广阔的领域中,寻求真正的

身体解放。③这是国内较早的对后人类女性身体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哈拉维赛博格

身体的研究上。金春枝2018年的博士论文《赛博女性主义研究》围绕四组关键短

语,即“增强互联网技术”、“身体和身份”、“性别差异”和“数码鸿沟”,对赛博

女性主义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身体概念进行了梳理④。

2019年王正中、高丽燕发表了《技术与性别——基于科幻影视后人类女性形象

的考察》一文,现代科幻电影和电视剧塑造了一批两性同体的后人类女性身体,这

些女性身体既具有女性的外貌和思想情感,又借科技手段获取了与男性身体同样的

体力。在现实生活中,技术对人类的性别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工业技术强

化了男性对妇女的控制,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帮助妇女从男性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后

人类技术用提高妇女的体力,削弱了男性主义的生理基础和社会根源。⑤可以看出

作者对后人类技术持乐观态度,像哈拉维那般认为它会为女性主义带来新的乌托邦,



刘介民,刘小晨.哈拉维赛博格理论研究:学术分析与诗化想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冉聃,蔡仲.赛博与后人类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10):72-76.DOI:10.19484/j.cnki.1000-8934.2012.10.0

15.



吴华眉.当代西方女性身体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金春枝.赛博女性主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王正中,高丽燕.技术与性别——基于科幻影视后人类女性形象的考察[J].电影文学,2019(23):65-69.11

而忽视了技术固化性别二元论。

2020年赵倩发表了《后人类主义语境中的女性机器人形象研究》一文,从身体

审美的视角,探讨了女性身体与技术的关系。在科幻电影中,女机器人形象从顺从

到反抗到主导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在电影创作中的反映,也是

人类对现实世界自身困境的反思,这凸显了科幻电影的性别属性。电影中,女机器

人的思想和情感经历了一个“奇点”,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质变,这是一

种对于人工智能的一种预测和警告。①该文以女性主义为重心,将后人类作为一个

工具和背景,用女性主义的发展来启发人类与技术何去何从问题。

同年陕西师范大学袁芳在博士论文《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体研究》②中,以女

性主义作为方法论,对赛博空间种的女性身体的相关探讨展开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并对其进行了一个客观的概括,较为全面地阐释了赛博空间这个场域中的女性身体。

瓮晨在2021年发表了《“水性身体”与后人类女性现象学——析评第十三届上

海双年展主题阐释读本之〈水体〉》③,通过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现象学的研究

手段,从“不确定性”和“即时生成性”的角度,对女性的身体边界进行了新的诠

释,以期消除男性和人类的中心论,从而打破“性别差异”理论的第二代女性主义

的尴尬局面。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对女性身体逐渐发生的转变的动态掌握,

则有待于深入探讨,尤其是还需全面梳理新技术对人类先验身体当下和未来的各种

挑战,因此需要以女性主义为贯穿始终的批评方法的研究。

总体来说,关于后人类与女性身体的研究更多地是将重点放在了某一具体领域

上,而对女性身体在面对技术当前时所面临的各种赋权与问题困境进行整体的梳理

研究较少,但有必要站在女性主义和一种(如前文提及的)狭义的后人类的视域上,

对后人类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做个全面的“体检”。

三、研究创新之处

其一,一些研究倾向于将后人类思想视为众“后”学之一,甚至将“超人类

(transhumanism)”思想也纳入后人类范围中。但众多“后”学中的反人类中心主

义思维很可能最终会反过来拥护人类中心主义,他们具有一体两面的相似性,这是

因为它们总是经由边缘他者来辩证否定居于主体中心地位的“人类”,所以总是摆



赵倩.后人类主义语境中的女性机器人形象研究[J].电影文学,2020(23):51-56.



袁芳.赛博空间中的女性身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



翁晨.“水性身体”与后人类女性现象学——析评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阐释读本之《水体》[J].艺术当代,20

21,20(03):62-65.12

脱不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诡异的拟人化辨证逻辑和二元论的框架,无法走出负面性

反馈回路(negativity circuit),也难以创造更多的积极(affirmative)力量①。而本文探讨

的后人类反思了二元对立的框架和拟人化,因此才不会重复地从“人”的内部去循

环地否定、拓展和自证。本文将这样的后人类做为全文统摄性立场,从而试图展开

新的理论面向。

其二,以往较多从科学范式的革新、消费、媒介、伦理等角度来考察研究后人

类。本文则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考察,以女性主义和后人类具有同质化危机作为

论述基础,如女性主义经常陷入男性中心主义的桎梏,而后人类理论也是常常重复

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其三,以往研究多以女性身体等研究为中心而将后人类作为某种背景、环境或

思维工具。而本文思路则力图从后人类视域和女性主义思维的双重维度出发,来探

讨后人类理论以及此视域下的女性身体的特征与变迁,再从女性身体在后人类视域

下的变迁中反观后人类理论与女性主义的特征与局限性,两种视角互为辅助、互为

补充去探讨作为认识工具和批判武器的女性主义在面对这样的后人类困境时将如

何应对,在后人类视域下该如何恰当地使用女性主义。

其四,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后人类主义都尤其重视身体研究,强调具身性

(embodiment)的女性/后人类,都希望重估女性/人类具身实体的重要性。因此本

文试图在女性主义的纷繁面向中,以女性身体作为抓手来审视人类的前景,以期最

终解放身体、解放女性。因此在这个维度上,本文在后人类视域重新阐述女性的身

体理论,有助于阐述新的人类主体性理论。

其五,本文侧重探究后人类与女性主义的政治实践功能。本文意识到后人类和

女性主义的表述功能都不是抽象的,而是政治的,结合当下的文学文本实践和社会

政治构想,需要以新形式的知识来解码今天的世界,应该如何去重新思考人类作为

一个整体的存在,将个体种族的思考延伸到宏观人类存在的体验上。

①Braidotti,Rosi.Posthuman,All Too Human:Towards a New Process Ontology[J].Theory,Culture&Societ

y,2006,23(7-8):197-208.13

第一章后人类理论视域下的后人类女性身体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生物遗传工程,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仿生工程技术以及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日常活动乃至生存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使得“人”

的传统观念和经验形态逐渐被改写:“或许,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在那个

时代,技术会给予我们篡改‘人的本质’的权力。在人类自由的旗帜之下,许多人

在拥抱这一权力。”①目前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学者们广

泛关注的前沿课题,但在后人类的纷繁面向中得出一个具体的界定范畴并不是一件

易事,其繁复性与不确定性在给理论提供广阔生长空间的同时,也让人陷入迷惘。

一些研究或是对“后人类”的概念理解较为宽广或模糊,主要进行现象描述与经验

总结,而尚需进一步进行理论深化;或是仅从时间上梳理“后人类”思想的历史脉

络,缺乏对其思想脉络的动态把握;或把某个理论家的对“后人类”的内涵阐释当

做一个先验的理论或视野,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辨析,如一些研究倾向

于将后人类思想视为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众“后”学之一种,甚至将“超人

类(transhumanism)”思想也纳入后人类范围中。归根到底,这些现象意味着我们

还需要进一步认真探究、厘定“何为后人类”。

本章要做的工作是:首先,理清与梳理学界存在的“后人类”理论的复杂面向,



试阅到此结束,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正版文献。如因学习需要阅览全文,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