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类型策略、悲情形象和失衡立场

分类  : 中文
作者  : 张燕 / 贾茂
来源  : 电影评介
卷   : 
发表时间: 2023.04.15.
发布人 : ChinaSF


摘要:


正文:

22

ACUTE VIEWPOINTOF NEW FILM新







不同于特效过硬、宏大叙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2019),曾在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亮相展映,并于

2023年4月1日正式公映的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

部》,不论是科幻这一类型的选取,人物塑造取得共鸣

的方式,还是对于特定群体的关注与情感的发掘,后

者几乎走了一条与前者完全相反的科幻片创作路线。

《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了一个颓唐、执拗的《宇宙

探索》杂志主编唐志军询问未知与寻找希望的故事。影

片在类型元素混杂使用的同时,通过对一组形态各异

但又不尽相同的人物群像的塑造,勾勒出一幅现实社

会中边缘人群的人生境遇和生存经验的图像。在现实

与虚构的影像之间,记录了一位悲情的探寻者、一位

父亲对宏大宇宙中人类自身存在问题的询问和对自己

最私密的个人情感经验的探寻之路。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情节推进与情绪积累,影片所展现出的两种对待

“科幻”的立场逐渐由游移暧昧转到倾斜失衡,最终

导向一种更加普世、民主的“科幻”,其背后所蕴含的

是对“科幻”是非曲直问题的反观,以及“科幻”本身

之于当下现实的意义。

一、科幻、喜剧与伪纪录

(一)科幻类型的建构与混合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通常采用大量科幻元

素作为题材,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来想象人类世界的过

去与未来。作为类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幻电影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生产体系的发展与

成熟。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硬科幻”

电影实力之作,其足够震撼的视觉效果背后,折射出

科幻电影所必须依靠的“硬性要素”——精良的工业

化电影体系和高度成熟的科技实力;但是影片最终的

成功并不完全仰仗炫目的视觉特效,而是在于对故事

逻辑的编排和科幻世界观的架构,以及其对于具有中

国特色的家园故土文化的传达。由此引出问题的关键,

即科幻片最重要的元素是具有科幻的意识与思维,即

使没有炸裂的视听效果和华丽的特效技术,它也能被

科幻这一类型认可。从这一层面来看,《宇宙探索编辑

部》内容更加接近于“软科幻”电影。“软科幻”作为

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科幻流派,其与美国科幻小

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assc Asimov)所阐释的“硬

科幻”[

1]

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区分模式,即“不写任何我

们已知的科学,而是去阐述人类情感”[

2]

的科幻故事。

影片在前半段叙事的段落中几乎没有特效的使用,甚

至颇有“伪科学”的呈现,这在于它所关注的并不是严

谨、思辨的科学逻辑,而是叙事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情

感表达和幻想实现,强调的是科幻元素与人以及社会

现实的内在关系和情感联结。因此,当片尾中最科幻

的一幕出现时——镜头远离地球以拉远至身后无尽的

太空,星系与星云在眼前消失,关于宇宙与科幻、未知

与意义的迷茫与寻找在此有了最后的注脚。

【作者简介】 张 燕,女,江苏海门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史论、

亚洲电影研究;

贾茂松,男,河南漯河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影视

之都——北京迈向世界影视高地的事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 燕  贾茂松

《宇宙探索编辑部》:

类型策略、悲情形象和失衡立场

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3.07.01523

2023

第07期

在类型构建上,影片的另一亮点是科幻类型与喜剧

元素的混杂,即几乎无处不在的喜剧化情境与科幻叙

事之间的弥合。不论在编辑部时秦彩蓉与唐志军角色

性格之间形成的明显的戏剧反差,还是动身入蜀之后

的方言荤口呈现和肢体喜剧表演,影片所营造的喜剧

性瞬间在有着自身商业类型化诉求的同时,也拉近了

影片高信息量文本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又如用头部按

摩仪接收外太空信号、“流浪的球”的客串和外星人

驻地球联络站等。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影片的主导情

绪急转直下,直至唐志军在山洞里缓缓读出那封短消

息时的冰冷与痛苦,影片前半段所着力展示的这些密

集笑点在这一刻突然指向了一种“虚无”,即观众在影

片角色身上获取的笑点与他们最终希冀的目标之间出


试阅到此结束,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正版文献。如因学习需要阅览全文,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