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倡导科幻现实主义写作,其科幻小说塑造了很多有着清晰“现实感”的“后人类”形象,是对当前时代人与自然、与他人关系以及与人自身主体性问题的反思。陈楸帆小说塑造赛博格和人工智能两大类型的“后人类”形象,呈现它们的生存境遇,表现技术时代的人性异变和文明危机,同时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与危险。陈楸帆的科幻现实主义叙事,生成了一种超越传统人文主义局限的后人类时代新人文思想。
引语
随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等技术的发展,高新科技作为人类开发自然、改
造世界的工具,不仅存在于人的周围,还进入了人
的身体。人造器官、机器义肢的出现使人体结构的
重组修复得以成为现实,人们既惊叹于仿生技术重
构人类身体的卓越能力,又忧虑于人的身体被人造
器官替换到什么程度会把人变成“非人”。而人工
智能也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表现
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潜力,再次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
界限变得模糊。人们不得不思考是否“终有一天,
我们所爱之人,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将成为与以往千
万年来根深蒂固的人类定义截然不同的个体”①,也
就是“后人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的
定义在高科技时代受到挑战的问题,人文社科领域
涌现出了大量关注后人类议题的作家作品。
作为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陈楸
帆的小说一直在探讨着“后人类”问题,他曾将
“后人类”描述为“当前历史阶段最为深刻的异化
进程”②,在《荒潮》《云爱人》等多篇小说中设计
了“后人类”形象,构想人类进入“后人类”时代
的科幻场景,展现生物技术、仿生技术、人工智能
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及人之定义的深刻影响。或许,
以陈楸帆的科幻小说作为典型,分析其小说中的后
人类形象,辨析陈楸帆对后人类的生存境遇的思考
方式及其意义,对于我们探索“后人类”问题会有
很好的思想启示。
一“后人类”概念及其文学形象
“后人类”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俄国神秘
学家海伦娜·布拉瓦斯基夫的书The Secret Doctrine
(《秘密教义》)中,是人类演化理论对某种哺乳
动物的命名。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帕梅利在1916
年发表的文章《贫穷和社会进程》中将后人类进一
步描述为通过优生学消除人类的生物性缺陷、实现
了完美状态的哺乳动物。研究后人类状况的著名学
者凯瑟琳·海勒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中对
“后人类”的特征作出了更为深入的丰富的阐释。
“后人类”想象与科幻现实主义写作
——陈楸帆小说论
◎唐诗人苏颂然
摘要:陈楸帆倡导科幻现实主义写作,其科幻小说塑造了很多有着清晰“现实感”的
“后人类”形象,是对当前时代人与自然、与他人关系以及与人自身主体性问题的反思。陈
楸帆小说塑造赛博格和人工智能两大类型的“后人类”形象,呈现它们的生存境遇,表现技
术时代的人性异变和文明危机,同时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与危险。陈楸帆的科幻
现实主义叙事,生成了一种超越传统人文主义局限的后人类时代新人文思想。
关键词:陈楸帆;后人类;科幻现实主义;赛博格;人工智能
On Writers■■■■■
015On Writers作家作品论
在凯瑟琳·海勒看来,“后人类”是通过这样或那
样的方法来安排和塑造人类,以便能够与智能机器
严丝合缝地链接起来③,与人类相异的人工生命。
作为“科技-生命”的后人类不是人的终结,而是
标示着一种特定的关于人的观念的终结。她将“后
人类”的具体特征概括如下:“第一、看重(信息
化的)数据形式,轻视(物质性的)事实例证。其
次、如果认为机器是人手的延伸,那么,人的身体
本身原本也是人类要学会操控的工具。身体性存在
与计算机仿真之间、人机关系结构与生物组织之
间、机器人科技与人类目标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
同或者绝对的界线。第三、意识/心智只是一种自然
生长的现象,而非人类专属的天赋;信息会逐渐被
实体化乃至本质化,意识也能脱离肉身被抽取、转
译到一种更加抽象普遍的编码中,从而实现跨物质
媒介流动,操纵包括而不限于肉身的各类假体。”④
意大利哲学家罗西·布拉伊多蒂在著作The
Posthuman(《后人类》)中则认为“人”的概念
并不是一种既定的东西,在当代科学进步的影响下
“人”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后人类”正从
自然生命向非自然生命靠拢,其生命是自创性的、
非自然主义的结构。在《科幻小说百科全书》里,
将“后人类”定义为当今人类的“后继者”,是有
别于达尔文自然进化理念的非自然进化(人工进
化)的新型生命体。不少科幻作者也借助科学幻
想,在其作品中构想了各种类型的后人类形象,使
后人类脱离理论性的描述,得到了更加具体化的呈
现。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格、生化人、克隆人、人工
智能等都被视为典型的“后人类”形象。还有很多
界定,总体来看,“后人类”是对人类的概念进行
重新定义,即包括被技术介入和改变的人类自身也
包括被人化了的人造生命。正如凯瑟琳·海勒所
说,“尽管关于‘后人类’的阐释各不相同,但是
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结合。”⑤
在陈楸帆的科幻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后人类
形象是赛博格和人工智能。赛博格(Cyborg)最初
是航天工程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由“cybernetic(机
械控制论的)”和“organism(有机体)”两个单
词的前三个字母拼缀而成的合成词,用来表示生理
功能依赖于或者受制于电子机械的生物有机体。
1985年美国著名跨学科学者唐娜·哈拉维在论文
《赛博格宣言》中,为赛博格概念引入了更加丰富
的意涵。哈拉维将赛博格定义为:“一种控制论的
有机体,一种机器和生物体的混合,一种社会现实
的生物,同时也是一种虚构的生物。”⑥赛博格概念
自出现后便受到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兴起的后人类文化思潮中,赛博格被认为是描
述后人类基本状态的一种重要方式,表示任何嵌合
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虽然赛博格的定义十
分明确,但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却有着不同类型。
试阅到此结束,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正版文献。如因学习需要阅览全文,请联系站长。